日韩人妻无码bd_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_欧美放荡的少妇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

2015西泠秋拍 | 生當亂世,剛健古樸——記顧炎武行書致顏光敏詩稿
時間:2015/12/02 作者:白牧 來源:西泠拍賣

顧炎武(1613~1682) 行書 致顏光敏詩稿
紙本 鏡片 
35×24cm
詩文著錄: 《顧亭林詩集匯注》卷一P227、卷五P1048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6年。
說明:顏光敏上款。


名人手札之珍貴,歷來不僅觀其書法之優(yōu)劣,更重其人品格之高低。今賞亭林先生顧炎武所書詩稿一頁,無疑珍若拱璧。此詩稿現(xiàn)存詩兩首,乃亭林舊作,書錄奉呈友人顏光敏。

顧炎武(1613-1682),本名絳,別名繼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寧人,亦自署“蔣山傭”。南都敗后,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學者尊為亭林先生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
顧炎武以“行己有恥”、“博學于文”為學問宗旨,卻屢試不中。自廿七歲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,轉(zhuǎn)而遍覽歷代史乘、郡縣志書,以及文集、章奏之類,輯錄其中有關(guān)農(nóng)田、水利、礦產(chǎn)、交通等記載,兼以地理沿革之材料,開始撰述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和《肇域志》。
后來經(jīng)歷南明抗清失敗、家庭風波和牢獄之災的磨難,顧炎武鬻產(chǎn)去家,四方游歷,終在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音韻、小學、金石、考古、方志、輿地、詩文諸學上皆能造詣深厚。其為學以經(jīng)世致用的鮮明旨趣,樸實歸納的考據(jù)方法,創(chuàng)辟路徑的探索精神,以及在眾多領(lǐng)域的成就,終結(jié)了晚明空疏的學風,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,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。
正是有了這樣豐富的學術(shù)背景與人生閱歷,顧炎武的詩歌創(chuàng)作注重十分強烈的現(xiàn)實性和政治性,形成了沉郁蒼涼、剛健古樸的藝術(shù)風格和史詩特色,其精神骨力接近杜甫,堪稱明末亂世的“詩史”。
此詩稿其一名為《常熟縣耿侯橘水利書》,乃贊揚耿橘治水有功之作。耿橘字庭懷,一字朱橋,又字藍陽,號蘭陽。父耿情,習武功,善醫(yī)術(shù),然早喪,橘隨母寄居獻縣單橋外祖父林家,史書又稱之為獻縣人。萬歷二十九年(1601)辛丑進士,曾任尉氏知縣,常熟知縣,頗有政聲,后為監(jiān)察御史,兵部主事。
耿橘在江蘇常熟縣令任期間,為改變士風,首復吳公書院,在虞山之麓,復修虞山書院。耿橘為官清正,敢書直諫,從不趨炎附勢,因而得罪了上司錢謙益,他憤而辭官還鄉(xiāng),引田躬耕。橘對其母至孝,母歿后,筑悅親臺,朝夕跪進飲食。耿橘又精通武藝,長于劍法和雙刀法,在明代理學家中是難得的文武通才。鹽監(jiān)薛四彭等作亂,耿橘召募勇士,親自訓練,將薛四彭等擊斃。應募的勇士之一有名石敬巖者,耿橘為其啟蒙老師,后來石敬巖成為名播大江南北的武藝家。黃宗羲編訂《明儒學案?東林學案》,將耿橘、高攀龍、錢一本、孫慎行等十七人列為“東林學派”的主要代表人物。
耿橘任常熟知縣時對圩區(qū)水利作了詳細的調(diào)查研究,著《常熟縣水利全書》十卷,被徐光啟稱贊為“水利荒政,俱為卓絕”。他所總結(jié)的“開河法”、“筑岸法”被明清農(nóng)學著作和地方志廣泛引用。他關(guān)于聯(lián)圩并圩的方案尤其值得一提,在圩區(qū)形成引蓄灌排靈活的水利系統(tǒng),使得經(jīng)常水旱不保的常熟變成稔熟豐收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。常熟人民在其離任后建“耿橘廟”紀念他。
顧炎武治學與明末心性之學的極大不同就是,他特別注意對水利河漕、兵農(nóng)田賦、經(jīng)濟貿(mào)易等致用之學進行研究。像耿橘這樣的人物自然成為顧炎武崇敬的對象。所以他在詩中稱贊耿橘“耿侯天才高,尤辨水土性”。詩中講述了常熟縣水利長年毀壞,多賴于耿橘的治理,并且平定了薛四彭之亂,使得百姓安居樂業(yè)。同時,顧炎武也藉此表達了自己的濟世志向。
此詩稿其二名為《瓠》,運用了《莊子》“大瓠之種”的典故?!侗静菥V目》云,瓠有甜瓠、苦瓠兩種,甜瓠可作蔬菜食;苦瓠形似葫蘆狀,故又稱葫蘆瓜,性味苦寒有毒,苦者如膽不可食,亦不堪啖。因此,顧炎武將自己比喻成苦瓠,生而無用,只能秋來枯死枝頭,以表對故國的哀思。正如莊子所說的,大材難為用,自己豈能白白埋沒于俗世呢?
此詩稿的受者為清初著名文人顏光敏,乃康熙六年(1667)進士,曲阜人,顏回六十七世孫。與其兄顏光猷、弟顏光斅為“顏氏一母三進士”佳話。顏光敏愛好廣泛,博覽群籍。所作古體詩,訓辭深奧有漢魏遺音,近體詩清新婉約,酷似唐人。光敏對《大學》章句尤深通要旨,亦好游覽,廣交海內(nèi)外名士,顧炎武、孔尚任等都是他的知己,情同手足。他與尚書宋犖、侍郎田雯、國子祭酒曹禾等結(jié)成“十子詩社”,并被舉為詩壇盟主,時有“康熙十子”之美譽。
顧炎武曾結(jié)驚隱詩社,實為抒發(fā)故國幽思,并掩護反清志士。從交誼和詩學上看,顏光敏對顧炎武都是十分佩服的。亭林此紙二詩風格古樸剛健,如泣如訴,似乎向友人傾訴自己亂世寄跡、大材難展的苦悶。
而顏光敏廣交文士,富于尺牘收藏,其未信堂所藏故人尺牘,凡二百八十四家、七百九十通,可謂洋洋大觀。顏氏位登樞要,其昆季所訂交者皆一時名公俊彥,往返書信由后人匯輯為《顏氏家藏尺牘》。這些尺牘自顏家流出后,先后為吳門陶梁紅豆樹館、番禺潘仕成海山仙館遞藏,刻入《海山仙館叢書》,民國間又被商務(wù)印書館收入《叢書集成初編》,現(xiàn)藏上海圖書館。正因《顏氏家藏尺牘》為后人保存了如此之多的稀世墨寶,故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,在上圖的館藏中也屬罕見。而此幅《顧炎武行書致顏光敏詩稿》書法流暢沉厚,與一般尺牘相比,更具有作品形式感,乃屬世所希見,足以寶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