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家柯靈先生曾說:“治白話文學史,不能無胡適、陳獨秀;治新文學史,不能無魯迅;治新電影史,不能無夏衍;治新美術史,不能無劉海粟。”而一場高水準的油畫拍賣亦不能無劉海粟——他的精神、他的境界、他的技藝始終是中國美術史上最宏闊、最耀眼、最震撼的星云!
大師曾發(fā)愿:“一面盡力發(fā)掘我國藝術史固有之寶藏,一面盡量吸收外來之新藝術,所以轉(zhuǎn)旋歷史之機運,冀將來拓一新局面”。在長達七十余年的創(chuàng)作與教學生涯里,劉海粟確實如此踐行:他的創(chuàng)作力追八大、石濤,在上海美專設立中國畫系,聘請黃賓虹、潘天壽等巨擘任課;他在兩次歐游期間觀摩學習西方藝術,接受西方現(xiàn)代新興畫派,尤其是后期印象派的塞尚、梵高、高更的影響;他擺脫了學院主義的束縛,提倡旅行寫生,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,矢力于中國油畫民族化道路的開拓,將長久以來被禁錮的中國藝術家的思想解放開來——“藝術救國”于斯乃成!
劉海粟(1896-1994) 斗雞圖
布面 油畫
1940年作
簽名:海粟 1940 LiuHaisou BALI(背面)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廿日,寄給倫兒,海粟
展覽:“海粟老人書畫展”, 香港大會堂高座8樓,1977年。
出版:《海粟老人書畫》圖p43,利孚洋行,1977年。
說明:
1.本拍品原藏家得自劉海粟先生之女劉英倫女士,附劉英倫女士與拍品合影一幀。
2.《海粟老人書畫》于1977年限量印刷,饒宗頤先生與羅忼烈先生為其作序。
58×71cm
1937年8月“淞滬會戰(zhàn)”爆發(fā),中國軍隊的慘敗使上海除租界外全部淪陷,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所謂“孤島時期”,全民抗戰(zhàn)已刻不容緩。1939年年末,劉海粟接受了印度尼西亞僑領范小石等人的邀請,在雅加達舉辦“中國現(xiàn)代名畫籌賑展覽會”,支援抗日。當?shù)貓罂瘓蟮溃骸坝捎趧⒋髱熑烁衽c藝術偉大之感召,并由我僑能本踴躍輸將之素衷,故此次籌賑,成績斐然,相信能達國幣十萬元以上,劉大師與我僑救災偉績,誠不可沒也。”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劉海粟隨展覽輾轉(zhuǎn)印尼各地,創(chuàng)作了一大批作品。這些作品個性更為突出,具有獨特風格的中西合璧的嘗試更為普遍,熱帶景物的明媚光感和鮮艷色彩激發(fā)了他的靈感?!抖冯u圖》即是他在巴厘島上的創(chuàng)作。
和中國一樣,斗雞在印尼也是一項傳統(tǒng)運動。劉海粟被二雞相斗時驚心動魄的場面所震撼,出于對斗雞“尚武精神”的欣賞而將抗日戰(zhàn)爭的時局帶入情境。劉海粟深知“遺貌取神”的真諦,他的繪畫絕不停留在對物象表面形似和細節(jié)模擬,而著重于思想感情與對象內(nèi)在生命的融合。他以兩只斗雞的形象比喻發(fā)動侵華戰(zhàn)爭的日本帝國主義和奮勇抵抗日軍的中國人民,激勵我國軍民發(fā)揚斗雞那樣驍勇善戰(zhàn)、誓死不屈的精神,抗戰(zhàn)到底,直至勝利!
我們完全可以引用蔡元培在《介紹藝術家劉海粟》一文中的話賞析這幅作品:“劉君的藝術,是傾向于后期印象主義,他專喜描寫外光;他的藝術,純是直觀自然而來,忠實地把對自然的感情描寫出來;很深刻地把個性表現(xiàn)出來;所以他畫面上的線條里、結(jié)構里、色調(diào)里,都充滿著自然的情感。他的個性十分強烈,在他的作品里處處可以看得出來。他對于色彩和線條都有強烈的表現(xiàn),色彩上常用極反照的兩種調(diào)子互相結(jié)構起來,線條也總是很生動的樣子?!比绻f《斗雞圖》在對造型和色彩的表現(xiàn)上取法了塞尚,那么它濃厚的裝飾風格、有力而單純的概括、光與影的處理和創(chuàng)作靈感則更多的來源于高更。高更的畫大多取材于南太平洋一個島上純樸原始的土人,劉海粟此時的題材亦是如此。而高更使用“純色”來表現(xiàn)光線和陰影的配合的技法,在劉海粟的畫中就成為了畫布右上角一抹純凈清靈的藍色,仿佛留白,又像是一種色調(diào)和肌理變化。在對草地和樹葉的描繪上,畫家采用以小筆觸寫點簇或短線的方法,平行并置,布排方式很有特點,既繁復又富裝飾味,是“積”。而獨具特點的書法性線條也開始得到較多的應用,例如遠處樹木的枝條,逸筆草草,完全是對中式筆墨的直接引用,是“寫”。
事實上,《斗雞圖》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劉海粟后來極為精彩的潑彩技法之風,正是柳亞子所言“火一般的顏色”和“狂飆般的節(jié)奏”。劉海粟自稱:“我研究過后期印象派、野獸派畫家的紅綠色之間的微妙關系,為潑彩提供了條件?!本痛朔?,兀然獨立的對比色塊顯示了一種高度自信的審美情趣,與深厚的東方韻味——隱喻、象征等傳統(tǒng)藝術概念交相輝映,預示著真正的“劉海粟品格”的確立。
正因如此,劉海粟對在南洋創(chuàng)作的這幾件油畫作品尤其是《斗雞圖》極為珍視,即使在1943年被日本特務押送回國,也一直隨身攜帶。此件作品在此后的幾次劉海粟重要展覽上均被展出。1959年,劉海粟將此件作品寄贈給遠在加拿大的女兒劉英倫珍藏。1977年,劉英倫夫婦將自己珍藏的包括此件《斗雞圖》在內(nèi)的五十幅劉海粟油畫、國畫作品在香港展覽并結(jié)集出版,得到了香港各界的熱烈歡迎。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為畫集親自題寫書名并作序,香港大學中文系羅忼烈教授作序并寫長篇后記。
《斗雞圖》入乎西方繪畫技巧之內(nèi),出乎傳統(tǒng)繪畫精神之外,絢爛雋永,格調(diào)高標,是劉海粟殿堂級作品之一。今現(xiàn)身西泠秋拍,彌足珍貴,君當寶之。